核生化武器(NBC武器)是指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
核武器是指利用铀235或钚239等重原子核自持式链式裂变反应或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造成大规模杀伤或效果的武器。核爆炸的杀伤破坏效应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冲击波不仅对武器、装备、建筑设施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对人员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会导致脑震荡、耳膜破裂、脱臼甚至死亡。光辐射对人员的杀伤作用主要是皮肤烧伤和眼烧伤。早期核辐射对人员也有很大的伤害,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病。核武器的放射性沾染可分为体外照射的伤害、体内照射的伤害和皮肤灼伤。体外照射和皮肤灼伤属直接伤害,体内照射是人吸入放射性沾染区的受沾染空气,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水或伤口沾染放射性物质等。而使放射性物质残存在体内,形成的二次伤害。
生物武器是一种利用生物战剂(病毒、细菌、真菌等)使人、畜致病,植物受害的杀伤破坏性武器,也称细菌武器。它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和航空布洒器、喷雾器等。根据生物战剂对人类的危害程度分为致死性战剂和失能性战剂两类。致死性战剂病死率在1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50%~90%,如炭疽杆菌、霍乱弧菌、野兔热杆菌、伤寒杆菌、天华杆菌、黄热病毒和马脑炎病毒等。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在10%以下,如布鲁士杆菌等。生物武器与常规武器以及核武器、化学武器相比,具有独特的杀伤作用:杀伤面积大,具有传染性,只对生物具有杀伤作用,危害时间长,一般不会立即杀伤。
化学武器以毒剂(神经、糜烂、窒息、失能、刺激、中毒剂)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或迟滞敌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化学战剂可概分为杀伤性、纵火性和烟幕性三类,杀伤化学战剂是其中最可怕的武器,国际间闻化武色变,指的就是这种武器。这种武器是利用毒性杀害人类生理机构,由于作用时是散布在空气中呈气化状态,因此又称为毒气,事实上它们平时多为液体或固体。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相比,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是:毒害作用大、杀伤途径广、作用时间长。
核生化防护,是指保护穿着者不受危险的化学剂、有毒的物质、放射性污染以及微生物等的伤害。对核武器的防护既包括战场上核爆炸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核材料装检、转运及弹头总装人员、核试验相关工作、试验厂区工程作业人员等放射性沾染和内照射防护。对生化战剂的防护,要求能阻挡一切有毒的生物、化学物质渗透和扩散,使之不能浸入人体内,同时允许无害物质通过。理想的防护服及防护面料应具备对各种形态有毒物质的高阻隔能力、阻燃隔热、防沾污、抗菌、防侦视、持久的服用性能、良好的穿着舒适性等特点,对于透过的少量毒气还要有一定的吸附能力。